时间:11-02 作者: 浏览量:97553
的著作,例如《廣博觀星大集》和天體觀測指南方面的著作,及《五部悉枟
但是,辯證法在黑格爾手中,也同樣“是認識論”列寧《談談辯證法問題》:“辯證法也就是(黑格爾和)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。”見《哲學筆記》,第410頁,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。——編者。這個辯證法,又是思維歷史的普遍化。如果這樣,辯證法、邏輯學、認識論,三者便同一了。列寧:“在《資本論》中,邏輯、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認識論(不必要三個詞:它們是同一個東西)都應用于同一門科學,而唯物主義則從黑格爾那里吸取了全部有價值的東西,并且向前推進了這些有價值的東西。”見《哲學筆記》,第357頁,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。——編者辯證法、邏輯學、認識論的這種同一性,就是歷史和邏輯的唯物論統一的結果,把認識當做人類以歷史的實踐為媒介而對著客觀世界的模寫,這是辯證法唯物論——模寫說——的一個根本命題,而歷史和邏輯的統一,又是這一根本命題的必然的歸結。
我登著,登著,夢著,想著,——但是一切都重壓著我。我像一個病者:剛因為他的惡劣的痛苦而疲乏入睡,卻又被一個惡劣的幻夢驚醒來。——
因此,中間階層越靠下的部分,其上升空間越大,欲望越強,在接受社會變動上更加積極主動。相反,中間階層的靠上部分向上流動的空間較小,欲望較弱。由于他們現有的較高社會地位,在接受社會變動的時候,顧慮更多。同時,當中間階層面臨著向下流動的惡化的局勢時,雖然處在不同位置的中間階層都變得非常敏感,其反抗性都會非常激烈,但中間階層的靠下部分仍然會比靠上部分更加激進。
是不勝枚舉。前面,我們已經在暴露的夢中提到這感覺,不過卻沒有真正的嘗試對它分析。
薩摩的亞里士達克大約生活于公元前310-230年,因此約比阿幾米德大二十五歲;他是所有的古代天文學家中最使人感興趣的人,因為他提出了完備的哥白尼式的假說,即一切行星包括地球在內都以圓形在環繞著太陽旋轉,并且地球每24小時繞著自己的軸自轉一周。但是現存的亞里士達克的唯一作品《論日與月的大小與距離》卻還是墨守著地球中心的觀點,這件事是有點令人失望的。的確,就這本書所討論的問題而言,則無論他采取的是哪種理論都并沒有任何的不同;所以他可能是認為,對于天文學家的普遍意見加以一種不必要的反對,從而加重他計算的負擔,乃是一樁不智之舉;或者他也可能是僅僅在寫過這部書之后,才達到了哥白尼式的假說的。湯姆斯.希斯爵士在他那本關于亞里士達克的書①里(書中包括原著的全文與譯文)就是傾向于后一種見解的。但無論情形是哪一種,亞里士達克之曾經提示過哥白尼式的觀點,這件事的證據卻是十足可以定論無疑的。
是的,事實就是這樣。
們甚至在瓦格納的學校里寫黑格爾式的作業!——德國青年對他尤其心領神會。“無限”和
明。據我所知弗利斯從來沒有在七月到過維也納。但既然七月是因為凱撒而命名的,因此這
友情鏈接: